6 月 28 日晚,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的绿茵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对决 ——2025RoBoLeague 机器人足球联赛总决赛在此激情开赛。作为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 3V3 AI 赛,同时也是 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场测试赛,这场由四支高校顶尖战队参与的 "机超" 巅峰对决,以其高度自主化的竞技表现和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 "硅基生命" 的足球狂欢。
大家还在搜:与传统遥控操作的机器人赛事不同,本次比赛所有参赛机器人完全脱离人类干预,依靠内置的感知算法、运控算法和决策算法自主完成比赛。通过双目摄像头和多模态传感器,机器人能够实时识别足球位置、球场边界和对手动态,再结合强化学习模型做出进攻或防守决策。值得关注的是,参赛机器人已具备摔倒后自主爬起的能力,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比赛中断时间减少 70%,流畅度接近人类足球赛事。
在决赛中,清华火神队的 Booster T1 机器人展现了惊人的运动能力。它们不仅能完成精准的带球突破和射门动作,还能通过团队协作实现战术配合 —— 比如在进攻时形成三角站位,在防守时迅速回防补位。这种自主决策能力的背后,是战队耗时数月的算法优化:通过对图像进行点位提取和实时建模,机器人能够在 0.3 秒内完成从感知到执行的闭环控制。
晋级总决赛的四支战队各具特色: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Blaze 光炽队采用了多机协同的分布式决策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则将农业机械的抗冲击设计理念融入机器人本体,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Power 智能队作为唯一的新秀战队,凭借轻量化的机器乐鱼网下载人设计惊艳亮相。
最终,清华火神队以 5:3 的比分战胜山海队夺冠。这支成立 21 年的老牌强队,自 2004 年由赵明国教授创立以来,始终活跃在 RoboCup 等国际赛事舞台。今年 3 月,他们刚刚在德国公开赛上以 9:0 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东道主队伍,此次夺冠再次证明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火神队队长王与时透露,战队正在研发端到端的统一大模型,目标是让机器人实现行走与踢球动作的无缝衔接,并计划在未来拓展至 5V5 甚至 10V10 的复杂赛制。
赛事举办地北京亦庄,不仅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更是这场科技盛宴的天然沃土。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吸引小米、优必选等百余家企业入驻,形成涵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赛事中使用的 Booster T1 机器人,其研发企业加速进化便坐落于此。这家由清华校友创立的公司,刚刚完成四轮融资,其产品已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赛事现场,观众不仅能目睹机器人球员的精彩表现,还能体验园区内的智慧灌溉系统、医疗机器人等创新成果。这种 "赛事 + 产业" 的模式,正是亦庄推动机器人技术产业化的生动实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北京现有机器人骨干企业 400 余家,其中 57 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除了技术竞技,本次赛事还展现了机器人产业的商业潜力。99 元的亲民票价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中场休息时的机器人煎饼摊和周边商品销售区人流络绎不绝。加速进化市场负责人徐磊表示,通过提供机器人本体平台和开源开发框架,公司已与多支高校战队达成合作,未来将通过赛事 IP 授权和技术服务实现商业化落地。
不过,专家也指出当前机器人足球的局限性。清华大学赵明国教授坦言,目前机器人的足球水平仅相当于 5-6 岁儿童,在复杂对抗中的决策能力和动作协调性仍需提升。但正如赛事负责人窦静所言,竞技场景是检验技术的最佳平台 —— 通过持续的算法迭代和硬件优化,机器人足球有望在五年内达到满分 10 分的成熟度。
当终场哨声响起,火神队的机器人球员们集体摆出胜利姿势,场边观众的欢呼声与机器人关节电机的嗡鸣声交织在一起。这场充满未来感的赛事,不仅是中国机器人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更预示着 "机器人 + 体育" 这一新兴业态的无限可能。随着 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临近,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钢铁战士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属于硅基生命的传奇。
相关搜索: